活动方式:思源平台直播

活动安排:
时 间 |
内 容 |
7月21日上午 |
时 间 |
活 动 内 容 |
参加人 |
主持 |
8:30-8:40 |
夏令营总体情况和日程介绍 |
全体营员 |
汤成龙 (教授/院长助理) |
8:50-9:30 |
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介绍 ( 田文喜 教授/副院长) |
学术报告-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 |
9:30-10:00 |
学术报告1 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的前沿科技研究进展 (席光 教授/副校长) |
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全体营员 |
汤成龙 (教授/院长助理) |
10:00-10:30 |
学术报告2 热量传递的逆向调控 (屈治国 教授) |
10:30-11:00 |
学术报告3 自然工质CO2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(曹锋 教授) |
11:00-11:20 |
学术报告4 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发展与展望 (校企协同育人专家- 张晓光 研究员/航天6院11所) |
11:20-11:40 |
北京怀柔实验室项目介绍 |
报告人简介:

席光,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、副校长,杰青、国家突出贡献专家、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,长期从事流体机械内流理论、离心压缩机优化设计、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研究。建立了基于全三维湍流流动分析的离心/斜流式压缩机任意空间曲面叶轮的优化设计方法及软件平台,在石化冶金空分行业百余台套新型离心压缩机产品研发中应用,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,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。发明了新型压缩空气与无坝抽水相结合的多元工质复合储能新技术,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。

屈治国,西安交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授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。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毕业,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高效传热传质技术、氢燃料电池/电化学储能和太阳能能量转换。屈治国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七十余项。发表学术论文345篇,其中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23篇(第一或通讯作者165篇),论文谷歌学术引用7400余次,H因子46;出版英文专著3章节;授权发明专利67项(美国发明专利1项);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,近5年受邀在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31次。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(2020年,排名第1)、国家科技进步奖(创新团队,一等奖,2017年,排名第6)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(2015年,排名第2)、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(2009,排名第3)等奖励。屈治国现任科技部十四五氢能重点专项指南专家、陕西省氢燃料电池性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、西安市数据中心节能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、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发动机分会副主任委员。

曹锋,1974年6月生,西安交通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兼任中国制冷学会车辆热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汽车热系统分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制冷学会制冷机械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;致力于推动制冷空调及交通载运装备领域的强温室效应气体-氢氟碳化物(HFCs)类制冷剂的绿色替代;主持完成的“跨临界CO2热泵并行复合循环关键技术及其应用”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“臭氧层保护荣誉证书”。
张晓光,博士,研究员。2013年6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进入六院11所工作,现任重型发动机总体研究室副主任,从事大推力液氧烃发动机研制工作。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青年拔尖人才,航天六院学术带头人。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。